心安首页 找服务商 找顾问 提问题 学知识

关注官方微信

免费电话
24小时在线咨询
请输入您的电话,座机前请加区号
  •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范文

    估值/市值

    企业价值评估
  • 没有数据
  • 爱习财务> 企业知识 > 资质审批 > 资质审批直通车 > 2020年企业资质审批统一电子化,建筑企业发展趋势在哪?

    2020年企业资质审批统一电子化,建筑企业发展趋势在哪?

    时间:2019-11-13 17:07:13 作者:浏览:2455次 字号:

    这对于建筑企业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除关于报送资质申报材料的公函和企业资质申请表两份文件需提供纸质版本外,其他材料均可通过住建部的企业资质申请受理信息填报软件直接报送。





    企业.jpg




    近几年来,建筑业企业资质改革之路可谓雷厉风行。

    2015年实施最新建筑企业资质标准、调整资质就位政策;2016年取消建筑智能化等4个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有关事项;2017年修改特级资质标准、取消建筑施工劳务资质审批……

    资质是建筑企业实力的象征,也是建筑行业监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建筑业改革的整体方向。在改革方向中把握变革目的,无疑是建筑企业以不变应万变的关键。

    资质标准简化

    资质改革一直是政府简政放权的重要环节。几年来,建筑业企业资质经历了一系列合并、取消等精简环节:资质类别被合并,资质等级被缩减。

    目前,我国的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主要依据住建部2015年印发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以及随后的《关于培育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等资质调整文件。

    当前,建筑业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三个序列按照工程性质和技术特点分别划分为若干资质类别和等级:施工总承包企业资质共分为12个资质类别(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专业承包企业资质共分为36个资质类别(一级、二级、三级);劳务分包企业资质不分类别与等级。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某种程度上投标门槛被直接抬高了:已被取消的资质仍可能是建设单位的招标要求。把握住标准简化这一改革脉络,施工企业一方面应尽快完成各序列的资质升级,另一方面也应顺应工程总承包的推进方向,多积累工程项目经验,尽早走上设计与施工总承包联合发展的道路。

    资质审批简化

    除了住建部近日推动的资质审批电子化外,2017年11月开始试点的告知承诺审批制,也反映了政府提高资质行政审批效率、简化审批流程的决心。

    2017年11月,住建部印发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建筑业企业资质告知承诺审批试点的通知》,率先在北京、上海、浙江三地,对提出资质行政审批申请的申请人,由行政审批机关一次性告知其审批条件,申请人以书面形式承诺符合审批条件,行政审批机关根据申请人承诺直接作出行政审批决定的制度。

    而根据住建部2018年6月发布的《关于建筑企业资质告知承诺审批意见的公示》,半年内仅有六家企业通过资质申请。不难看出,审批流程虽被简化,但并不意味着审批通过率会上升。细读告知承诺审批的工作流程,可以发现背后缘由是行政部门加强了事后监管。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在“宽进严出”的审批环境下绝不能掉以轻心:一方面应充分准备申报所需证明文件,另一方面应做好准备迎接愈加严格的事后核查。

    建筑企业资质审批.jpg

    业绩审查严化

    刚刚过去的八月,泉州市住建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建筑业企业资质审查工作导则的通知》,要求对企业业绩、技术负责人业绩进行从严的细化审查。

    近年来,资质审查对业绩的考核越发严苛。据统计,2017年1-9月份资质申请总数是2547,同意数量为947,通过率仅37.18%。而申请未通过的原因中,大部分都是企业业绩不达标。

    另外,资质审查对企业业绩的监管也愈加严厉:不仅要求企业业绩必须在四库一平台进行备案,而且采取了多种手段严查“业绩”造假。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应对这一审查趋势,最重要的便是要在工程完成后严格按照住建部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业绩备案,这是建筑资质升级业绩备案成功的关键。

    个人执业强化

    另外在泉州市《关于进一步完善建筑业企业资质审查工作导则的通知》中,通知也强化了对于相关人员资格认定的审查:通过彻查企业注册人员、职称人员、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的重复挂证,以进一步规范企业资质审查。这暗合了“强化个人职业资格”的改革方向。

    根据住建部于2017年4月印发的《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弱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是未来的改革方向。

    多年来,我国在建筑市场准入方面一直实行企业资质管理制度,而对直接决定工程质量与安全的从业人员较少进行执业管理。一方面难以落实工程建设的具体责任,另一方面企业资质还容易成为交易的商品,引发一系列行业乱象。

    个人执业资格制度,即通过资格考试确保关键岗位的人员具备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通过诚信和执业监管来强化执业人员在工程建设中的权力、义务和法律责任。

    信用约束深化

    资质精简后,在无资质要求的工程招标中,“信用”成为施工单位参与投标的重要参考依据。企业资质淡化后,从业人员信用也将是执业资格的重要考量。

    而无论是企业资质制度还是个人执业资格制度,信用都是未来的监管关键。当前,政府正在逐步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监管新体系。

    根据住建部于2017年4月印发的《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未来的建筑市场准入将采用资质许可、信用约束和经济制衡相结合的模式。规划还指出将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对信用良好、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能力、能够提供足额赴约担保的企业,在其资质类别内放宽承揽业务范围限制。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应把握这一未来方向,一方面强化自身履约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第三方力量(如《规划》所提及的工程担保)强化履约管理。

    无论企业资质如何改革,把握简政放权、业绩考察、个人执业、信用建设这四大方向,就是建筑企业在当前最重要的事。

     














    来源:

    您想说点什么吗?直接点击发布即可作为游客留言

    评论列表    共0条评论